因为女儿一个人在上海工作,我又刚退休,闲着也是闲着,就想着去看看女儿,到她那住上个把月。
一是为了照顾她,二呢,其实是听说她谈了男友,去给她把把关。决定好了之后,和还在上班的老伴打了声招呼,就到上海来了。
女儿上班,我就在家做家务,或者看看电视之类。大多时间,是我一个人,连个说话的人也没有,没事做的时候,总感觉自己像是在坐牢。 所以,闲下来就会选择去周围转转。我们住的这个小区,靠近著名的某社区,环境也不错。 只是感觉人气不太旺,不是很热闹。走出小区不远就有幼儿园,再多远一点就有一家小学,据说都是要打破头孩子才能进的好地方。 一到放学的点,幼儿园和小学门口都聚满了人,周围也就那儿最热闹。 很多课外的教学机构都喜欢在那个点往那凑,发发小传单、扫码送小礼品之类的,无怪乎就是想招徕生源。 除此之外,白天时能看到的大多是推着婴儿车,三三两两聚在一起聊天的老人。再或者会在菜场碰到几个看着眼熟的邻居,但大多时候点个头也就过了。 “看到社区黑板上周未有个‘老漂会’,我留了你的号码,替你报名了!”一天女儿在饭桌上这么跟我说。 “你怎么擅自做起我的主来!”我有些不高兴。 “那不是您说的嘛!说我不重视您!说我不关心您!您还说没有朋友!我替您报名就是要扩大你的交友圈,好让你在咱社区也交个朋友不是么?”女儿在那朝我做了鬼脸。 其实女儿说的也不无道理,我整天关在家里,怎么能认识到朋友。
周四的时候,我就接到了一个女孩的电话,原来是社区工作人员例行通知“老漂会”开会的电话。
在通知具体时间地点之后,也许还因为我是新人参加的缘故,她还多问了我几个问题,我一一都回答了。
后来在对她问几人参加这样的问题时,我奇怪地发问道:“为什么还要问几人参加呀?” 工作人员回答“你是新人是不知道,好不容易有个休息日,老夫妻有时就是借这个机会才能休息一下的。” 她电话里停顿了一会压低声音,“有时老人家还会主动要求增加会议的次数呢!” 她在电话那头笑了,“所以,大多时候,夫妻俩都会参加。我们有时还会组织出游,会涉及到费用问题,所以人数统计是不能错的。” 通话结束后,我特地上网查了一下“老漂”这个词的意思。据说在中国有40%的城市家庭,存在祖辈为教养孙辈而从原居住地流动到孙辈居住城市的情况。 而这种随孙辈流动的老人被称为“老漂族”,而且有统计数据说,我国“老漂族”已达1800万。 “老漂会”的活动地点在社区中心的一处老年活动中心,我进去的时候,里面已黑压压坐了一圈老人在看电视。 不是说“老漂会”吗?怎么都在看电视,我有些纳闷。 “咦!你是新来的吧?”一个带上海腔的女人在我身边发问,我侧过头,看到了一对夫妻。 只是那么一打眼,就看出他们在“老漂会”中的突出来。他们衣着考究,年纪应该比我大些,但还是显得很年轻。 “是啊。”我局促地笑了笑。 “我们才来的时候,也是这样,熟悉了就好了。”他们笑着和我找了个空位置坐了下来。 经他们介绍我这才知道,“老漂会”原是小区居民自发的活动,后来因为参加的人越来越多,影响力大了,社区也参与进来了,提供场地和服务甚至还有机构提供了活动资金。 “看样子我应该比你大,叫我王哥吧!”男子说,他又指了指烫着大波浪的妻子“她姓何,你可以叫她何姐。” “侬做啥事体?我自己会说话的好勿啦。”女人娇嗲的白了他丈夫一眼。 原来何姐是上海人,知青下放在安徽时遇到王哥,就留在小县城了。 后来儿子长大回到上海,成家立业,又添了孩子,他们也正好退休,就一起到上海来帮着带孩子了。 这时候,电视关了。 王哥侧身对我说:“每次家庭情感专家来做的专题讲课都是装装门面,结束后的分组讨论才是大家最喜欢的。” “我就是看中这一点才来的!”何姐点点头,指指自己心的位置,“憋死了要吐一吐。” 果真如他们说的那样,专家的课也只是走了个形式。分组讨论一开始,那场面,简直太热闹了。 各种带孩子的分歧、委屈,听得人目瞪口呆。 有一个老人的话,让我很受触动“没想到老了老了,反倒开始漂泊了;漂泊倒也罢了,却成了老保姆了;老保姆也罢了,却成了理所应当了,做得越多埋怨越多……”
“老漂会”还是蛮有意思的,分组讨论时抱怨归抱怨,却也会有很多新鲜话题,比如说王哥就提出来,小孩进行某些兴趣的培训时,长辈也要跟着一起学。
他说这样才能保证跟孩子共同进步,也能更好的进行有力地辅导。
“难不成孩子学一样,你就跟着去学一样?”有老人质疑。 “我现在已学了跆拳道、绘画、声乐、书法……”王哥还在说,旁边却已乱成了一片,很明显大家都对王哥的话有所怀疑。 “那你还在为自己活吗?”终于有人来了这么一句。 王哥还想说什么,却被何姐一把拉住,怎么也不让他说了。 “老漂会”就是这样的地方,想说什么也不藏着掖着,意见不同也好,有些小争论也罢。过去了也就过去了。 没人一定要争出个是非来。更多是因为大家遭际相同,“老漂会”抱团取暖求安慰的方式还是很受老人们的欢迎。 在“老漂会”的日子我也很高兴,甚至还交到了朋友。 我们不止结伴晨练、散步,王哥和何姐还邀请我到他们家去做客。 在他们家,我亲眼见证了王哥培养小孙女的表现。何姐一边做家务一边和我说话,王哥则陪着孙女儿练声乐。 看到客厅边角有厚厚一摞报纸,走过去一翻,发觉上面全写的是毛笔字。 “你王哥写的。”何姐看我拿着报纸,有些骄傲,“他字写得不错吧!”话说完拉着我坐下,给我看她手机里王哥的照片。 王哥和她还有她儿子的合影,这中间我就看到了王哥身穿跆拳道服的一张照片。 “帅吧?”何姐笑着看着照片,把头转向了我,“他啊!就是聪明。学什么一学就会!我小孙女啊,就像他!” 大概也就在这时候,王哥带着小孙女出门了,说是要去学书法。
集团总部地址:南京市江宁区双龙大道1698号景枫办公大厦28F
标杆项目地址:南京市江北新区盘城街道 盘城新居52幢一楼
邮箱:info@xiaodeyun.com